如果你也被痛风困扰,那你几乎一定听到过这样的建议: ” 别喝 酒,别喝碳酸饮料! “ 它可能来自你的亲戚长辈,网上刷到的健康指南,甚至是医生写在你病历本上的医嘱。 但碳酸饮料对于痛风,真的这么可怕,以至于要跟酒精并列吗?
👇戳此看视频👇
嘌呤、尿酸、痛风
本期我们想要探讨的是痛风最知名的两大饮食禁忌——酒精和碳酸。虽然这一期最直接的受众,也就是痛风患者,应该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基础知识储备了,但为了从头到尾讲清楚整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先理清楚嘌呤、尿酸、痛风之间的关系:
嘌呤 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代谢物,可从食物中获取;尿酸是嘌呤的代谢终产物,当尿酸排出受阻,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就导致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肌腱和周围组织中沉淀形成痛风石,并引发急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临床表现时,才诊断为痛风。
很明显,高嘌呤、高尿酸再到痛风,这三者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痛风患者要忌口,也基本是依据这条逻辑链:减少食物里嘌呤的摄入,降低尿酸的生成,促进尿酸的排出。
那么,喝酒、喝汽水是会在哪一个环节产生损害?是造成高嘌呤的摄入,还是刺激高尿酸的生成,或是阻碍它的排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地解析。
高嘌呤?
根据通行的定义,每100g食物中嘌呤含量小于50mg的为「低嘌呤食物」,50~150 mg的为「中嘌呤食物」,大于150mg的为「 高嘌呤食物」。
我们将白酒、啤酒、含糖和无糖两种可乐送到实验室检测其嘌呤含量,结果白酒和无糖可乐因嘌呤含量过低,直接报告为「未检出」;剩下含糖可乐的嘌呤含量也只有0.241mg/100g,啤酒的嘌呤含量最高,为5.932mg/100g。
也就是说这四种饮品都只能算作「低嘌呤食物」,其中的啤酒因为嘌呤含量在同类里遥遥领先,饮用方式又主要是一群人聚一起狂炫, 存在过量摄入嘌呤的可能 。剩下三种无论你怎么喝,也无法造成高嘌呤的摄入。
那问题来了,难道说痛风患者不宜喝酒是错的?
其实只要你稍微擅长查询资料,应该就会发现专家们对酒类增加痛风风险的解释还是比较统一: 酒类的危害主要在于其中的酒精会导致——高尿酸
高尿酸?
严格来说,酒精对血液中尿酸含量起到的是双管齐下的坏作用:
一方面,酒精易刺激人体内乳酸的合成增加,而乳酸可加速嘌呤的分解,加快尿酸形成;另一方面, 酒精 还会 抑制肾脏对尿酸的代谢 ,导致尿酸盐沉积的可能性上升。
有学者对美国第三次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分析后发现, 血尿酸水平会随着酒精饮料摄入量的增加而升高。 还有学者在做了更细的调研后发现, 24小时内 喝了一到两次酒的人,若是在工作日,那会 增加48% 的痛风发作风险,即便在双休日,也会使痛风风险 增加30% 。
而在所有酒类里面,可以一口气吹一瓶,又特别匹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样的全套痛风套餐的啤酒,危害最为惊人:与完全不喝酒相比, 24小时内喝2~4罐啤酒能让痛风发作风险增加75%,喝4~6罐的会增加160%。
相比起来,并不会刺激尿酸生成的碳酸饮料,则只存在一个问题了: 它会不会和酒精一样阻碍尿酸排出?
阻碍尿酸排出?
国内有一个很通行的说法,碳酸饮料里含有的碳酸以及磷酸,跟尿酸同属于酸,摄入它们会影响到尿酸的排出。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可乐党一旦痛风就只能诀别所爱了。
但实际上,喝饮料导致痛风的原因,学术界一直是另有解释的。国外的健康指南在告诉痛风患者应该避免某些饮料时,基本都会引用一篇2008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大样本研究论文,正是这篇论文首次证实了甜饮料对于痛风的危害,而它的标题就告诉了我们答案——「软饮料、果糖摄入和男性痛风风险」。
研究人员对46393名年龄在45~70岁、没有痛风病史的男性进行了长达12年的跟踪随访,结果发现与那些不喝饮料的人相比,每天一份含糖软饮料的人患痛风的几率会高出45%,每天两份的则会高出85%。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饮料中的 高果糖玉米糖浆 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果糖 跟 痛风 之间的联系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们通常视为健康的果汁,甚至是直接吃很甜的水果,对痛风也有促进作用。 不过也不要因此就过度延展,说痛风了水果也不能吃,别忘了 调整食物结构、减少嘌呤摄入这件事本身是有利于降低尿酸的 ,你可以尽量多选择那些果糖含量较低的水果。
相反,国内痛风患者被告诫应当严防死守的碳酸,也在这次研究中就给明了结论:无糖软饮料与痛风风险无关。
所以,许多英文版的痛风患者指南甚至会建议甜饮料爱好者:改喝代糖调味水或无糖汽水。比起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请大量喝水,至少保证其中一半是纯水。
总结
最后还是做个总结吧,白酒、啤酒、含糖饮料和无糖饮料这四种痛风患者常被告诫的禁忌里,只有最后一种——无糖饮料是被冤枉的,其他三种,确实就是能不喝就别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