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真实的「跑断腿」对抗「张张嘴」:为了检验「黑色的外卖勺子到底能不能用」,我们批发了六种外卖餐具,找了三家实验室,做了 高锰酸钾消耗量检测、重金属检测、脱色试验、两次微生物检测、五次不同物质的迁移量检测 ,做了 材质鉴定 ,拿到了六种塑料勺子的DSC熔融曲线,前前后后消耗了1100多把塑料勺,花掉了32385元,严重超出节目立项时领导批给的预算。
更糟的是,整个过程持续好几个月,到最终能够出这期视频,你可能已经不记得有过这么一个热点了。
更更更糟的是,这个问题不同于「是否符合国标」那样的简单判断,我们做这么多测试,花这么多钱、这么多时间,到头来还是不敢斩钉截铁地告诉你一个结论,只能说:我们努力扒来了能扒的所有证据,希望带着观众们,尽可能地逼近真相。
👇戳此看视频👇
前言
关于「黑色外卖勺子不能用」这条所谓的「生活小知识」,我们在分析之前,可能得复习一下它的由来:
整个故事还是那套熟悉的「网友亲历」「业内秘辛」,说黑色的一次性餐勺「全是回收废塑料生产的,什么成分都有」,生产和分装环境也很不卫生,工人边装袋边挖鼻屎。然后就有消费者补充了,说一打开外卖的餐具袋,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塑料味」。
所以,「黑色的外卖勺子能不能用」这个问题,根据流言的理由可以拆作三个部分:它真的不卫生吗?里边是什么成分?以及,是不是拿回收塑料生产的?
不过在讲这三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解决一个更简单的:打开外卖餐具袋,那股「刺鼻的塑料味」,它来自哪里?
刺鼻的塑料味?
通过网上找到的批发商,我们批发了6种一次性餐具包作为样品,相信中小外卖餐馆的餐具,跟我们也来自相似的渠道。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里边哪些是你看着眼熟、用过的。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6种餐具包做个小测试:我找来几名同事,请他们蒙上眼睛,再打开餐具包的袋子让他们闻气味。结果就像刚才看到的,他们确实能闻到一股气味,但这种气味,是在一次性筷子上最浓烈。
6种餐具包里,刚好还有一种是袋里只装了勺子的,这种袋子在他们鼻子边上开袋,也都没让他们感到什么气味。所以, 「气味」是真实存在的 ,只不过它并非来自塑料勺,而是包装袋里另一种餐具—— 一次性筷子 。
为了防腐、漂白等作用,在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过程中,厂商会用亚硫酸盐来浸泡竹筷,处理后的筷子 存在二氧化硫残留 ,并因此带有 一点 刺激性气味,只要在国标的限量范围内,就都是合规的操作。之前也有媒体找实验室做过检测,结果是「11种样品全部变色,证明全部检出二氧化硫,但含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其实,只要你手边有一套未拆封的一次性餐具,都很容易检验这种气味的来源。对比着闻一下里边的勺子和筷子,筷子的气味一定都比勺子浓烈太多,气味持续的时间也长很多。那接下来,我们就要依靠实验室的力量,来检验流言本身了。
黑色勺子真不卫生吗?
鉴别这些勺子是否卫生,还是得根据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7-2016)里,对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含量都作出了限制,且脱色试验结果必须为阴性,基本是针对塑料本身的安全性。
因为坊间说法还重点描述了勺子的生产及分装环境不卫生,所以我们再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加上了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的检测。整合所有检测结果,均在国标限量范围以内,安全性上应该说都是过关的。但六种检测项目中,还是有总迁移量和高锰酸钾消耗量这两项的结果形成了区分度,先把结果列到这里。
大家可以猜一下,这个高锰酸钾消耗量踩线达标、总迁移量也不够乐观的勺子是哪一种?它竟然是所有样品里透明度最好,看着最有档次的「加厚土豪美式勺」。
而做工看着最不讲究的普通黑勺,和同样做工不讲究的普通白勺比起来,这两项指标是半斤八两,并没有换个颜色就更可靠的现象发生。
按照食安方面的国标规定,「黑色外卖勺不能用」的说法到这里就已经不成立了。但很显然这样并不能让人安心,流言的本质核心,其实是说黑色勺子用了「回收塑料」,里边「什么成分都可能有」。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把所有成分都检测一遍,所以还是先来鉴定下这些勺子所用的塑料材质吧!
用的什么材质?
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材质可分为七类,我们在很多塑料制品上都能找到相应的分类标识:PET、HDPE、PVC、LDPE、PP、PS以及OTHER——其他。这些编码对一般人来说肯定是天书,好在经过检测可知,我们只需要关注其中两种——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六种样品里,有三种的材质是PP,另外三种是PS。
如果看过塑料回收的资料,那你可能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常被回收的塑料仅限于聚乙烯(PE)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也就是PET这两类,制造我们这些勺子的PP和PS显然不在其中。因为从消费端搜集、分类和再处理的成本居高不下,这篇引用次数超过3000次的论文,直接把PP和PS的回收定为了「理论上」。
但是,凭着全球最大的制造业规模和一套独特的废品回收体系,我国刚好就是那个「理论上」的例外。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回收PP塑料达380万吨,占总回收量的20%,甚至是我国废塑料回收的主要品种之一。
相比起来,PS塑料的回收倒是没有那么普遍,2021年国内回收量为90万吨,占比5%,国内报告也称其回收难度「极高」,回收用途一般是用作填充材料,变成一次性餐具的几率实在是不高。
然而,剩下这三种勺子的PP材质,身上的嫌疑就很难让人安心了。不如说,它干脆就是人们对一次性餐具恐惧的起源,因为PP塑料,是有可能从医疗废物里边回收的。
2016年12月,南京栖霞区警方通报了一起重大医疗废物污染案:犯罪嫌疑人从南京数家医院回收混有针头、输液管的医疗废弃物,经过简单分类后,转售至宿迁、浙江等地的加工厂家,加工成塑料颗粒,然后售给下游厂家。警方进一步调查则发现,这些塑料颗粒经过再加工,有被用来生产仿冒知名品牌塑料玩具、餐具等塑料制品。
这样的新闻当然会引起恐慌,那要怎样辨别自己身边的塑料制品是不是回料加工呢?我们在节目开头就说了,并没有可靠的标准化检测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很多媒体在转载这则新闻时,会提起一个塑料回收行业的经验之谈——看颜色。
理由很简单:因为回收塑料的来源参差不齐,颜色也是各色混杂,为了遮掩成品的杂色,商家就会选择给它们统一再染一遍色,再次染色的颜色越深,遮掩杂色的效果也越「好」,最彻底的办法,当然是直接加入黑色的色母。
另外,在医疗废物污染案中,被媒体报道出来用回收塑料制造的餐具,其实指的是一次性餐盒。而劣质的一次性餐盒往往大量使用工业碳酸钙、石蜡等作为填充物,这也会影响餐盒表面的光洁度,所以不良厂商也有靠染色来遮掩其低劣品质的动机。
因此,「黑色的不能用」是一个在已知回收塑料渗入一次性餐具产业后,对所有塑料餐具「有罪推定」下的避险思路。不光医疗废物污染案,传统媒体时代每逢有一次性餐具的负面新闻,这个小窍门都会被一再提起,哪怕那条负面新闻跟回收塑料并没有关系。到了社交媒体时代,作为引子的新闻由头也不需要了,网友们可能在无意识当中,就对过去传播的小窍门又做了一次重温。
到这里,我们相当于是做了一大圈鉴定后又兜回了起点,最本质的问题——黑色的一次性勺子到底有没有用回收塑料,还是完全没得到解答。
用回收塑料了吗?
回收塑料的鉴别,是这期节目最大的难题,我们至少有70%的时间都在跟它纠缠。能联系到的实验室,全部回复我们:「这个可没办法鉴别。」
但我们也不能就这么甘心了,没有现成的办法,就自己去寻找办法。大量查阅「PP再生料」的相关论文,看里面有没有提到再生料与新料的差异性,看研究者们是怎样探测的这种差异性,再向实验室咨询,照这个方法的测试他们做不做得了。
最后找到两种相对行得通的方法:
一是检测重金属与增塑剂迁移量。再生塑料因为经历了多次加工,以及在储存、使用过程中的自动氧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导致用它制成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降低。那为了提高再生料制品的外观和性能,厂商会加入更多的改性剂或助剂,前面提到的「染色」其实也是这类操作的一种。
因此,如果使用再生塑料做成了一次性勺子,相比新料做成的勺子,它更有可能通不过三种重金属和增塑剂的迁移量测试。国家之所以不允许再生塑料用于食品接触材料,这些有害添加物的迁移本身也是主要风险之一。
检测本身可以直接依据国标,六种塑料勺子,基本上均未检出重金属和增塑剂迁移,只有这一黑一白两种PP勺子的砷迁移量高于了检出限(0.2ug/L)但低于定量限(0.6ug/L)。
比较尴尬的是,作为对照样品的PP回料,三种重金属迁移反倒均为未检出。不过它里边的增塑剂就非常扎眼了,检出两种增塑剂迁移量分别为12.8mg/kg和12.1mg/kg,这个量显然是回收塑料处理过程中人为添加的结果。
另一种方法是PP材质专属,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得出每种样品的熔融曲线。根据论文里的示例,纯净的新料样品会跑出一条这样的曲线来:只有一个熔融峰,说明无其他材质掺杂;熔融峰的形状应该比较尖锐,不应该太宽;回料的熔点一般比新料要低。
实际跑出来的三条样品曲线,就没有这么理想了。单一熔融峰之外,曲线非常光滑没有任何凸起的只有一条,来自普通白勺;普通黑勺和复合膜金龟勺的曲线都在120多度有一个小凸起,不过复合膜金龟勺的熔融峰更窄,熔融温度也来得更高。
再对比一下PP回料的曲线,能看到跟三个样品的区别显著。它已经算是有两个熔融峰了,右侧温度更高的熔融峰也来得比勺子的都更宽,熔点来得更低,不过熔融的峰值温度倒是跟勺子们出入不大。
所以,从熔融曲线上也能看出一次性塑料勺的材质与回收塑料有明显的不同,它们大概率是使用PP新料制造的。但我们无法100%地肯定自己的观点,那两个小凸起的存在,还是说明有掺杂的存在,至于是什么掺杂,能力有限,实在无法再鉴定下去了。
以上就是我们检验「黑色外卖勺到底能不能用」的全部过程了,这么多检测做下来,我个人对市面上这些一次性塑料勺其实是更放心的。但要是有特别固执的朋友,看完整个视频后觉得「黑色外卖勺更不能用了」,那我也能理解。
开头就说了,我们只是尽量扒来能扒的所有证据,只要你看完全文章,更了解这些勺子的来龙去脉了,那这期节目就没有白做。
如果你也认同我们这种蹭不上热度的努力,希望能够关注我们,并给我们的内容点赞、评论、点击“在看”哦!节目的传播越好,我们才越有底气做这样的坚持。这里是凰家实验室,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