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暖,大家都开始往外户外跑了吧?出去玩的时候,千万别忽略了阳光中隐形的危害——紫外线。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醒过,如果眼睛长期被紫外线照射,会大大增加得白内障的风险,甚至有近20%的白内障病例都和紫外线有关。所以说我们到户外活动,墨镜必不可少,它不仅仅是一个配饰,更是保护我们眼睛健康的必需品。
可没想到,在对20块到2000块的9款墨镜,进行一番测试后,我们发现有的墨镜不仅质量差,竟然还伤眼!
那么问题来了:价格差几百倍的墨镜,到底有啥区别?便宜的墨镜能不能买?偏光镜是黑科技还是智商税? 如果你也在纠结这些问题,或者正打算买墨镜,一定要看完本期分享!帮你避开墨镜坑,省钱又省心!
👇戳此看视频👇
选品介绍
还是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的选品。不到百元的有4款,分别是某电商平台拼单200万的爆款、价格屠夫线下门店常驻选手名创优品、北京南锣鼓巷景区「一口价」墨镜。最后一个百元以下的是小米墨镜,雷总的生态链果然没放过墨镜赛道!
人均消费二百多块的墨镜有三款,蕉下、帕森和迪卡侬。这个段位的墨镜已经开始卷包装设计,附带收纳盒是标配。
剩下两款分别是雷朋和GENTLE MONSTER,单价都在1500块以上,各路明星同款,妥妥「高端玩家」。
便宜墨镜真的伤眼睛吗?
我们戴墨镜主要是为了在强光下保护眼睛,让视野既清晰又舒服。可要是选到了透光不合格的墨镜,反而可能伤眼睛!所以我们第一时间,按照惯例,把这些墨镜送到有资质的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
第一项检测透光率,简单来说就是镜片能放多少光线进来。透光率越高,那看到的场景也就越明亮,反之透光率低了,看到的场景也就越暗。好在实测结果,显示这9款墨镜,都符合国标里3类镜片的要求。
但还是有擦边合格的,景区这款墨镜,实测透光率只有9%,属于是擦着3类镜片的边合格(8-18之间),但已经非常接近4类镜片的要求了(小于等于8)。
更过分的是,它还是三无产品,说明书、标签统统没有,如果没有实际检测,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它到底属于哪类镜片。实测完它9%的低透光率,在极端环境下确实是刚需,但日常生活使用,分分钟就会体验到什么叫"眼前一黑"。
另一个在信息标注上打擦边球的是拼单款,虽然镜腿上贴了标签,却是用企业的品号,覆盖了应有的关键信息。它还在标签上自称符合墨镜的国家标准,主打一个自相矛盾。好在实测它的透光率,还算是在3类镜片里比较合理的区间。
国家标准也规定了,正规墨镜都必须在镜腿或包装标明镜片类别,就像食品包装必须注明保质期一样,方便大家参考。所以这两款的行为,已经属于不合格产品了!
其实透光率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好坏的概念,但为了不伤害到眼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选择一个适合应用场景的墨镜「透光率」。那镜片的分类就成为了大家有必要的参考,数字越大,透光率越低。
例如在阴天逛街时,墨镜的作用,更多的只是一个装饰品,那透光率较高的0类/1类就够用了。夏天中午开车时,就要选既能过滤刺眼的阳光,又能看清红绿灯的镜片,2类就更适合。如果海边度假用,想要在烈日下看沙滩不刺眼,就可以选透光率更低的3类镜片。 到了4类镜片,使用场景更多的是在一些极端特殊环境,例如滑雪防雪地反光致盲。日常生活中不建议大家选择这类镜片,因为视线太暗了并不安全。
除了透光率,和墨镜做工质量更相关联的,是左右两个镜片进光量的一致性。这个概念就好比我们戴耳机听歌,如果左右耳音量差太大就会难受,同样的,两只眼睛进光量不一致,也会不舒服甚至危害到眼睛健康。
最终的结果来看,拼来的墨镜,再次翻车了。它的左眼镜片和右眼镜片,进光量差了16.75%,已经远超了墨镜国家标准(GB 39552.1-2020 太阳镜和太阳镜片)的要求(国标要求10%以下)。双眼的进光量差异,还会导致头晕恶心,这样的产品妥妥避坑。
看到这里,百元以下的4款,已经翻车了2款。可要得出「便宜的墨镜不好」这种结论,还有点早。
因为在透光均匀这项上,价格千元以上的雷朋,透光均匀性也高达9.04%,接近了国标要求的限值,在不合格的边缘疯狂试探,另一个千元款GM的表现,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这里反倒是数次被点名,价格59块的「景区款」排到了第一名,两只镜片的透光率相差无几。可鉴于它实测的透光率只有9%,戴上的结果就是两只眼睛都黑得很均匀。
其它几款中,表现好一些的,是帕森、小米、蕉下这三款,均匀性都在1%以下,价位上也都是平价款。看到这,我们几乎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墨镜的价格和品质,并不呈正相关。
衡量墨镜的品质,还有一个重要指标,镜片的表面要平整。这和我们照镜子是一样的,表面不平整,就会变成哈哈镜。而在墨镜镜片上,这个指标叫做「棱镜度偏差」。如果这项不合格,佩戴后看东西会不清晰、变形,甚至让你头晕、恶心。
好的消息是,实验室反馈的结果来看,这些墨镜的「棱镜度偏差」全都在国标要求范围内(0.25),大多数墨镜的表现也都很不错。
需要特别拿出来讲一下的,还是这款拼单来的墨镜,在这关依旧拉垮,稳坐最后一名。既然叫太阳镜,那就不得不提防晒能力。比较欣慰的是,专业仪器的检测结果显示,我们评测的9款,无论是便宜的还是贵的,都具备防晒能力。
那看到这里,对于便宜的墨镜会不会伤害眼睛的问题,相信你心里也有了答案。虽然在专业仪器的鉴定下,我们确实避坑了两款所谓的「低价」墨镜,可多项的结果也显示了,墨镜的价格,和它的品质,并不能完全对等。
总结推荐
既然是配饰,除了基本的质量要过关,版型、做工、尺寸、还有携带方不方便,都要考虑到,咱们一个一个看:
名创优品的重量比较轻,佩戴舒适度不错,实测各项指标过关。虽说做工质感和包装约等于 “空气”,但29.9的价格,也属于是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拼单爆款,挤脸不说,还和 GM 某款撞脸,再结合它各项测试都很拉垮,避坑。景区门口这款,其实佩戴感受还不错,但做工质感顶多值 20 块,剩下的妥妥交了景区智商税。
蕉下和小米都属于套镜设计。相比来说,蕉下戴起来要更舒服,收边圆润不割脸,还能折叠成巴掌大小不占地方,近视党福音。迪卡侬还是那个迪卡侬,质量靠谱,包装主打 “环保风”。镜架间距宽,宽脸友好,但镜框太方,方脸要慎重!
窄脸的可以选帕森这款,做工质感都还不错,镜框偏圆润一点,修饰脸型效果也更好!
最后两款千元以上的产品,雷朋的佩戴感受要更好一些,GM这款略沉,虽说它俩实验数据上没有多牛,但质感和包装仪式感都拉满了,值不值的全看个人啦。
偏光镜是智商税还是黑科技?
我这次购买的9款墨镜里,有6款都自称是偏光镜,在购买的时候,我还发现同品牌同系列产品,带有偏光效果的,通常要比不带偏光效果的更贵。那偏振镜片是什么呢?到底是智商税还是黑科技?
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我的结论是,偏光镜还真的算是「有点东西」,但我也并不会推荐所有人都买偏光镜。为什么这么说呢?
咱们先说它的可取之处,从理论角度来看,偏光镜片的作用,就是把生活中从四面八方照来的杂乱光线给过滤掉,减少眩光感的同时,还能让光线变得更柔和,看东西更加的清楚。例如:水面反光、镜面反光、逆光路面的反光。
偏光镜确实有效果,可为什么我不推荐所有人购买呢?这是因为偏光镜的滤光效果,会导致一些画面看不清。
例如某个特定角度看手机屏幕,尤其折叠屏用户要注意,偏光镜会和一些屏幕的AR膜有冲突,导致看不清、在车机屏幕上也是有一样的问题。另一个原因,那就是造价成本高,价格确实不便宜。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买墨镜是用在钓鱼、水上活动、逆光路面开车,这种强眩光的场景,可以无脑冲偏光镜,它可以帮你解锁一个全新的体验。可如果你买墨镜只是为了出门旅游凹造型,或者戴墨镜看电子屏幕场景多,那普通的墨镜就够用了。
另外,跟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鉴定偏光镜妙招,用墨镜放在手机屏幕或者电脑屏幕前,旋转90度,如果视野从清晰到完全看不见屏幕,说明你买到了真的偏光镜,可如果怎么旋转,视野都清晰可见,只能说明你的墨镜是普通镜片。快翻出你的墨镜试试 吧!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啦,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点赞、评论并转发给身边的小伙伴,这里是凰家实验室,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