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前两天在体验这台理想MEGA的的时候发现,不同充电站在为这台车补能的时候,即使标称的充电功率一致,但在补能速度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不同充电站之间的收费区别也很大。
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所以当即决定做一期充电站的内容分享,为大家实际体验一下市面上主流的六大品牌充电站充电体验如何。
👇戳此看视频👇
介绍测试车型和规则
因为我上班和居住都在望京,同时这里还覆盖了市面上主流的六个品牌第三方充电桩:国家电网、小桔充电、星星充电、特来电、云快充以及快速兴起的开迈斯充电站。所以这次分享,就在这个我最熟悉,也很有代表性的人口聚集、商住结合区域,进行体验。
我们每个品牌共会进行三次充电测试,分别选择露天充电站、商超地下充电站,和写字楼或园区内充电站,并且均在平峰时段进行充电,电量均从50%充至80%,这样可以跑满快充功率;最后我们会结合充电费用、效率和环境等方面,看看哪家充电站作为日常选择会更靠谱。
测试车辆还是这台理想MEGA,官方一点来说5C速率的充电功率,是目前新能源车充电的第一梯队,能够测到绝大数三方充电桩的峰值功率;但是我还是喜欢非官方一点的,那就是老板的车,造起来有劲不心疼。
其次车身体积也有参考意义,5350mm的车长1965的车宽和1850的车高,对于充电车位的设计合理性可以进行充分体验。
话不多说,本期内容,凰家智车局耗时两周的时间,累计行驶了整整3400公里,测试不易,铁锭不易,还希望各位可以支持一下。本期内容绝对无广,大家日常使用的三方充电站是哪个呢?也欢迎互动一波!我们马上开测。
充电费用
我们买电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家都认为充电比加油便宜,所以我们先来说一说大家最关心的充电费用。通过这18次的充电测试我们发现,充电的实时电费会有明确的标识,而服务费却以隐形刺客形象出现。
计算发现,十八次的充电测试中,平均单次充电服务费在充电总费用中占比为39%。最高的一次充电服务费,居然占比充电总费用的55%,属实惊呆了!
经过我们这么多轮的测试下来,平均充电费用最高的品牌就是开迈斯了,其中位于宜家商场的地下停车场的开迈斯充电站,以72.16元的高价,28.68元的服务费,成为了本次测试中最贵的一次充电。同样地理位置很好的金辉大厦B2的开迈斯充电站,在23分钟的充电时长里同样收取了我们24元的服务费用。
经过我们实际搜索发现,开迈斯在充电站选址上,都选择在宜家、金辉大厦、奥特莱斯、国家体育馆,这种客流量较大,停车收费比较贵的商场地下,同时环境和设备配备都比较好,整体定位比较高端,所以导致场地服务费也就很高。
如果开迈斯是为了位置和环境买单,那云快充的高收费却是有些无厘头了。其中位于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停车场的云快充充电站,从位置和环境上来看云快充这两方面都没有太大优势,但其服务费用可丝毫没差。充电总费用高达57.83元,服务费来到了26.9元。十分影响充电体验,性价比较低。
而小桔充电在充电费用这个维度上表现得很好,三家测试场地服务费用对总价的平均占比为27%,也是测试的几家品牌中占比最少的,最贵的一次也才仅有12.33元,占总充电费用的33%,可以说非常合理了。
剩下的国家电网、星星充电、特来电在充电费用上就相对平均,结合充电时间来看整体的充电费用计算相对合理,表现比较稳定。
在体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露天停车场充电站,一般服务费较低,如果是价格敏感星人,可以搜索充电站时多多选择地面站。品牌上小桔充电明显更具性价比,充电更加实惠,开迈斯和云快充在性价比方面较低。
充电效率
当你找到满意价格的充电站之后,你就会更在意,这个充电桩的效率如何了。
还是先说开迈斯,如果你认为它收费高位置好,那充电效率一定也不低的话,可就大错特错了。其中我们在位于瀚海国际大厦的露天停车场充电站进行测试,它位于一个办公园区中,充电桩标定为快充桩,我们实际测试下来实际的充电功率仅仅只有20kW,足足充了79分钟才把这台理想MEGA从50%充到80%,可谓是备受折磨。
而同样的在金辉大厦B2开迈斯充电站进行充电测试时发现,充电桩为120kW的快充桩,但是在充电时的最高充电功率也才90kW,单桩单枪的充电情况下并不能跑满它的全功率,800V的输入电压却仅有90kW的充电功率属实有些遗憾。
而国家电网充电站,由于是第一批开始建设,不少桩的功率不是很高,但胜在覆盖广。不过在本次体验中,我们也发现了,国家电网新建设的超充港,居然铺设了55座充电桩,充电功率从160kW到480kW均有,我们也是体验了600A、480kW的超快充桩,仅用时9分钟就给这台理想MEGA从50%充到了80%,至高充电功率232kW,最高输出电压达到了836V,妥妥的超快充。
而相对来说,剩下四家品牌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小桔充电在充电效率上相对比较稳定了,整体的充电速率较为平均,也并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不兼容、不适配的问题,基本上能够跑满充电桩的总功率。
从整体排名上来看,小桔充电、特来电以及云快充补能效率这方面做得比较优秀,用户在选择上可以更加大胆的选择这三类充电品牌,开盲盒中“头奖”的概率会小很多,对于需要尽快补能和赶时间的车主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环境
而在环境上,我们实际测试的这18座充电站,也可谓是一言难尽,反差极大。
开迈斯充电站虽然收费高、充电慢,但是在充电设施和环境的维护上,确实是6大品牌中做得最好的。硕大品牌LOGO足够醒目,可以起到较好的指引作用。就算是维护起来较为麻烦的地面充电站,对于充电车位的规划和清洁做的也相对不错,在这一点上十分难得。
而国家电网还是吃了最早一批建设的亏,一些古早站点看起来设施确实会老旧一些,但比如我们这次发现的集中式超充港,环境绝对遥遥领先,而且整个充电站的设施配备也非常齐全,甚至配备了休息室,其中配备了卫生间、自助售货机、电视,甚至按摩椅都有配备。充电站整体的卫生环境维持的也十分整洁。可见在日常维护上下足了功夫。
就当我以为充电环境已经迈入新时代的时候,惊喜来了。还记得我吐槽过收费无厘头的云快充充电站吗?当你看到这样的充电环境和桩体维护,我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觉得这钱花的“冤”!
首先整个充电站停车场就是一片荒废的土地,地面甚至没有明确的停车位标线,以至于停车充电的车辆停放并不整齐,让原本就紧凑的充电车位可使用数量大大降低。充电桩和充电枪上的污垢更是随处可见。
充电桩上密密麻麻的张贴了无数张二维码,广告、收款码、跳转其他平台的二维码等等等等数不胜数,让扫码变成了扫雷,想要精准到找到充电二维码成为了一种挑战,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那地上充电站尚且如此,地下充电站会不会好些呢?非也。
在我们测试的位于望京博泰大厦的小桔充电地下充电站时,先不谈整个停车场环境比较幽暗可怕,遍地的垃圾、烟头,就连充电桩车位甚至出现滴水渗水的情况,以至于出现了地库那种独有的阴冷潮湿的味道,让人不由的产生了有一些生理不适,能起到保持环境整洁作用的也仅仅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卫生标语,结合整个环境,看起来是那么的讽刺。
而特来电和星星充电在这一点上做的相对来说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出彩也没有做的很差。普遍问题就是在个别充电桩的设备维护上有所欠缺,有些充电桩出现了屏幕损坏、显示屏不显示二维码的情况,好在是个例,不能代表整体的环境问题。
单从环境和桩体维护上来看,开迈斯明显在这方面做的更好,维护成本下的也够足。而国家电网超充港舒适的充电体验,完备的设施配置,完全打破了我对于充电补能的固有印象。我也希望其他表现一般的充电站品牌学习一下,为新能源车主带来更好的补能体验。
并且我们发现,地下车库的充电站环境整体要比地上更好,对于环境在意的用户,建议优先选择带有充电站的地下停车场充电,而且在登记车牌之后,除未测试到的云快充地下停车场充电站外,其他品牌的地下停车场充电站,都会有相应的停车费减免政策,减少因为充电产生的附加金额。
评测总结推荐
那最终我们在望京区域,通过对这六大品牌充电站,三大维度的体验,最终小桔充电,凭借较高的平均充电功率和更具性价比的价格优势,成为了我这次体验中最值得推荐的充电站品牌;其次是星星充电,优势在于在各方面的维度表现都还不错,稳定性较高。
如今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越做越大,之前30万元以上才会搭载的800V高压平台,也在逐渐下放到20到30甚至更低价位的车型,车主对优质快充桩的渴求越来越高,除了品牌自建桩之外,三方充电站在日常出行中,是非常好的补充。
更好的补能效率和补能网络,也决定着新能源能否被更多人选择,所以我们也呼吁,在如今电价已经不是非常低,服务费又经常以刺客身份出现的情况下,各家充电品牌可以对充电站的维护、保养、和功率升级上多下一些成本,为车主带来更好的补能体验。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还想看我们测什么车,大家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记得转评赞支持一波,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