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式洗烘一体机到底能不能买?万元机和2000元的机型,差距到底有多大?关于洗烘一体机,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用户。为了解答前面这些疑问,我们花了近5万元,购买了7台市面上主流品牌、当前最贵的洗烘一体机。
容量方面,考虑到大部分家庭的安装和使用空间需求,我们选择了目前主流的10公斤洗涤容量,烘干容量则在6-8公斤之间。接下来,我们将从洗涤、烘干、脱水、智能交互、大件洗涤等多个维度,以多期视频的形式为您呈现7台产品的深度对比。
由于西门子旗舰IQ700系列无货,我们选择了次旗舰IQ500系列,但这并不妨碍它以9490元的价格成为本次最贵的产品。最便宜的则是这台来自TCL的T7H,非国补到手价2018.99元,补贴后更是不到2000元;另一台创维也只比它贵了100多元,二者和这台最贵的西门子差价达到7000多,也让我更好奇,同为一级能效的产品,它们的洗净效果到底能有多大差距?
今天,我们就先来弄明白洗衣机最核心的问题:谁洗得最干净,还能省水省电?
👇戳此看视频👇
洗净效果测试
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将7台洗衣机置于同样环境中,每台产品洗涤一件白T恤,分别用等量的老抽、番茄酱和老干妈三种常见不同类型的污渍将其污染,投入等量洗涤剂,优先选择智能洗,没有的则采用棉麻标准模式,对比它们最终的洗净效果。
经过总计长达9个小时的洗涤车轮战,最终的洗净效果也终于呈现在我们面前。不出所料,全场7台洗烘一体机在面对老干妈时集体翻车,没有一台能完全去除油渍,不过通过横向对比,还是能看出各自清洁能力差异的。
想要精准分辨7件衣服的洗净效果,只靠肉眼是不行的,我们甚至只能通过这种“提灯定损”的方法来找到原本的污渍位置。
于是我们以全新白色T恤为基准,用专业色差仪对7件T恤污染部位的颜色进行测试、取三次测试平均值并横向对比,最终得出这样一张表格。表格中的数字越小,说明洗完的衣服越接近原本的白色,反之洗净效果更差。
针对老干妈,美的、松下和TCL三款的洗净效果优于其他几个品牌,洗完后的油渍颜色最浅,色差值分别为18.4、18.8和18.9;
价格最贵的西门子,则成了油渍洗净效果的分水岭,差值达到21.4,随后的几款机型洗后色差值在24-25左右;色差值最高的是海信璀璨,达到25.1,说明针对这一污渍洗得最不干净;
针对酱油渍,美的、松下、西门子三款表现不错,洗后的色差值都在1以内,肉眼基本看不到痕迹;余下几款的洗后色差值在1.4-1.8之间,仔细找一找还是能发现一些残留的;
至于番茄酱的去除效果,除了松下色差值达到1.0,其余7台产品洗后的差值都在1以上;数值表现比较差的是海信璀璨,残留的痕迹相比其他产品更明显一些;
综合以上三种污渍的实际去除情况,洗净能力排名前四的品牌是美的、松下、TCL和西门子。而从肉眼“提灯定损”来看,美的和松下的综合洗净效果最好,洗完后老干妈的油渍颜色最浅,且没有二次扩散;酱油渍和番茄酱也已经看不到痕迹。
至于创维、米家、海信3台产品,对三种污渍的洗净效果都一般,老干妈残留严重,酱油渍和番茄酱污渍仔细找的话,也都能看到轻微的痕迹残留。
差异在哪儿?
接下来问题来了,面对同样的洗涤环境,为什么7台产品的洗净效果会如此的参差不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搞清楚滚筒洗衣机是怎么把衣服洗干净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模拟手洗。
洗衣机内筒转动过程中,位于内筒侧壁的提升筋会把衣服带到高处并自由落下,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来模拟搓洗效果;在摔打过程中,洗衣液和水也会作用于衣服表面,对污垢进行溶解;最终通过高速旋转脱水,把衣服里的水和污渍甩走,达到洗净效果;
在整个洗涤-漂洗-脱水的过程中,影响最终洗净效果的因素并不止一个,除了硬件层面的筒径大小、提升筋和筒壁设计,还有对洗衣液的溶解效率;我们用激光测距仪分别测量了7台产品的筒径数据进行对比,得到这样一组数据:
可以看到,小筒径对洗净效果的负面影响还是很明显的,洗净效果垫底的米家和海信,在筒径上的确不占优势。米家这款采用了双内筒设计,导致下筒的筒径全场最低,只有499mm。
7台产品中,筒径实测值最大是TCL和美的,筒径实测值都是527mm,松下和创维则以525mm的实测值并列第二,西门子筒径为510mm,排名第三;
不过结合前面的洗净效果来看,我们并不能得出“筒径越大,洗净效果越好”这个结论,随后我们对比这几台产品的内筒结构,发现影响洗净效果的因素并不止筒径;以西门子这台为例,尽管筒径只有510mm,排名比较靠后,但内筒深度实测值达到291mm,这就意味着提升筋可以做得更长,与衣服的接触面更大;
此外,筒壁也采用不规则设计,由一系列圆形凸起和呈曲线排列的孔洞组成;这种不规则的筒壁设计可以增大摩擦力,大小不一且呈曲线排列的孔洞则可以引导水流形成旋涡,增强冲刷力;
通过产品内部的360度摄像头,我们也可以清晰看到筒壁设计在洗涤过程中带来的实际效果:
西门子内筒转动过程中,更长、更宽大的提升筋对衣服托举的成功率更高,同时配合不规则的筒壁设计,可以在转动过程把水流带到顶部并落下,形成更好的冲刷效果,所以最终洗净表现不错。
筒径数据分别排名第一、第三的美的和松下,它们的洗净效果也都优于筒径数据相同的TCL和创维。
比较有意思的是美的和TCL这组,两台洗衣机的筒壁都采用了不规则的螺旋状设计,筒径实测值也相同,我们加测了二者的筒深,分别为285mm和262mm,美的筒深表现更好些,但这并不是影响洗净效果的关键;
最大的问题出在提升筋的数量上,TCL内筒设有3大3小共6个提升筋,在实际洗涤时却出了bug,太多的提升筋反而起到了阻碍作用,导致衣服摔打路径不够;反倒是只有3个提升筋的美的,摔打路径足够长;
此外,美的的无孔内筒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洗涤剂浓缩液的流失,同样的时间内,洗涤效率要高于TCL,最终的洗净效果表现更好;
至于松下和创维这组,两台产品无论是筒径和筒深数据还是内筒的设计风格都很接近,甚至连主打的洗涤技术都很相似,都是为了提升洗衣液的去污效率。通过机器内部的特殊视角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二者的喷淋过程基本类似,但深入研究二者的技术原理和侧重点却有着明显差异。
松下的技术更侧重于在衣物表面形成氧化环境,常温下针对有机物进行更有效分解;创维则更依赖物理结构来增强洗涤剂的清洁效率,对于衣物表面的附着型污渍会有更好的去除效果,但在常温下缺乏对深层有机污渍的化学分解能力;前面洗涤测试的结果也可以印证这一点,在30℃的常温测试环境下,松下对三种污渍的洗净效果都优于创维。
能耗测试
在洗涤测试中,我们也同步对7台洗衣机的洗涤时间、耗电量和用水量进行了记录,最终得到了这样一张表格:
前面洗净效果相当突出的松下和美的,对比二者的能耗数据可以发现松下更注重“省电”、美的则更注重“省水”,结合最终的洗涤测试结果来看,美的略胜一筹;
同样对老干妈去除效果不错的TCL,它的用水量高达56.1L,几乎赶上满载测试数据了,复测一次后用水量仍为51L;
洗涤时间最长的海信璀璨,耗电量表现却很出色,只有0.065kWh,但从最终的洗净效果来看,筒径还是它最大的短板;
而在前面几项测试表现都不佳的米家,能耗测试的数据也不佳,耗电量全场最高,达到0.267kWh,40.L的用水量也偏高。
总结推荐
综合7台产品目前的表现来看,这次测试中,松下和美的两款产品,可以在洗干净衣服基础上,其他维度也有不错表现,是我们更推荐的机型。松下唯一不足就是屏幕设计,如果家中有老人经常使用洗衣机产品,还是谨慎选择。
今天我们主要是针对洗净和能效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其实大家在选购一台洗衣机的时候,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核心的洗净能力,其他技术创新和锦上添花的亮点设计,也都要建立在“洗得干净”的基础上。
比如这次在能耗测试中,有些产品表现非常优秀,但就是内筒筒径比较小,虽然省水省电,但洗不干净,用户买回家也会很头疼。所以也希望各厂家的创新功能和设计,一定是为了提高消费者对一台机器的根本需求而来,而不是在外围秀一些舍本逐末的花边。
我们也给大家总结了一些选购建议,想要买到一台洗得足够干净的洗衣机,在明确容量需求之后,首先要关注内筒结构,筒深和筒径都很重要,更大的内筒能够带来更长的摔打路径和更充足的洗涤空间;
内筒提升筋和筒壁的设计也很关键,尽量选择大提升筋、筒壁采用非对称设计的机型,可以增加摩擦力和冲刷力,确保衣服托举次数足够多;
至于各品牌独家的洗涤技术,就要根据衣物材质和洗涤习惯进行选择了,以松下和西门子两款为例,松下的泡沫净技术在常温洗涤环境下表现不错,而西门子的超氧水洗技术,则需要在60℃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在洗得干净的前提下,能耗也是后期使用中的主要成本项。在产品的能效标识上,都会明确标注产品在标准工况下、满载运行一个周期的耗电量、用水量以及洗净比数据,我们可以根据日常洗衣服的频率和单次洗涤量,推算出长期使用成本,选择更省水省电的产品;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啦,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点赞、评论并转发给身边的小伙伴,这里是凰家实验室,我们下期再见!